绿野寻踪|秋日研学季(一):“藏在湿地里的文学意象”跨学科项目化活动
我校毗邻省级湿地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为了每一个自然生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孕育而生了“绿野寻踪”湿地课程,该课程已成功申报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
十一月,层林浸染,秋意愈浓。世茂学子再一次走进湿地,开展“学科+湿地”“跨学科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我们力求让湿地成为学生自然生发、学习方式自然生长的实验室,使学习过程更具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让湿地研学成为一种带动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手段,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阳光雨露、花草树木、云霞虹影的湿地世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六年级的师生们基于语文课本、英语绘本,开展跨学科项目化活动,融合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去探寻藏在湿地里的文学意象。
【项目介绍】“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创作主体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象。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完美结合。
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质的象征,月亮代表思念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
“意象”这一词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难懂的,但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意象又切实存在,理解了意象,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哲思。因此,项目组将“文学作品”与“湿地意象”相结合,带领学生走进湿地实景,通过观察、搜集、赏析、创作、汇报的方式,联动语文、英语两门学科,帮助学生对“藏在湿地里的文学意象”有更明晰的认识。
★走进湿地,寻找意象
湿地的水面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天空的蔚蓝和云的洁白。湖面上的浮萍,如同诗人笔下的情感,自由而飘逸,随波逐流。仿佛能听到湿地呢喃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一切的喜乐与哀愁。这里,是诗人们创作的灵感驿站,是作家们寻找灵感的圣地,更是孩子们寻“物”感知文学意象的乐园。
★小组合作,探寻意象
秋天的阳光掠过头顶,阳光、秋色、孩童融为一体。学生们倚靠亭椅、依畔河池,有的将搜集的叶片贴一贴,有的将搜集的叶片画一画,俊秀花草跃然于纸上。
★文学创作,赏析意象
最是书香能致远,最是文章以动人。学生们搭文框、行脉络、创好文,他们运思落笔,纸上生花,一篇篇文章尽显湿地文学意象风采。
★汇报成果,深化意象
湿地里的文学意象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它们隐藏在每一个角落,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最后的项目汇报中,孩子们与这些文学意象相约,通过自制汇报PPT介绍、小组诗歌朗诵等,在中文与英文的流淌中,赋予景物别有韵味的内涵,收获了一份真挚的感动,一份独特的体验。
湿地里的学习,包含了知识、行为和态度的“学习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和真实世界的关联。同时,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心智的灵活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为和态度的“学习实践”。用一个真实场域下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来驱动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
2023
芦苇荡漾着身姿,野花绽放着色彩,白鹭享受着自由,孩子们感受着学习的无穷乐趣。秋日研学,收获的是与自然相触的心跳悸动,是开放体验式的学习历程,是综合素养的拔节提升。一墙之隔的湿地,等待着世茂学子们继续去发现,去学习,去感悟……